福爾摩沙.美麗之島:1910-20年代西方人眼中的臺灣
點閱:4譯自:Formosa the beautiful:glimpses of Japan and Formosa
其他題名:1910-20年代西方人眼中的臺灣
作者:愛麗絲.約瑟芬.包蘭亭.柯潔索夫(Alice Josephine Ballantine Kirjassoff), 哈利.阿佛森.法蘭克(Harry Alverson Franck)著;黃楷君, 蔡耀緯譯
出版年:2018
出版社:遠足文化
出版地:新北市
集叢名:見聞.影像:4
格式:PDF,JPG
ISBN:9789578630932
分類:歷史  
附註:附錄: 「福爾摩沙」的由來
內容簡介
「如果你想確認這座島是否名副其實,最美好的方式之一是:在晴朗的日子裡,搭乘竹筏沿著福爾摩沙的西岸航行,你將親眼見證那在腦海縈繞數日的壯麗山景。肥沃的平原上布滿翠綠的稻田,如畫的小村莊散落四處,點綴著蜿蜒的溪流。越過平原,便可看見輪廓變化萬千的山丘,山頂林木茂盛,襯托著更遙遠、蒼綠的高山。在其中,有時能一次望見五座甚至六座並列的山脈,像是一條條色彩各異的絲帶,從最深的青玉色到最淺的天藍色,由北至南、連綿不絕的美景就在眼前開展。」
本書收錄了兩篇1910-20年代西方人旅遊臺灣的報導文章,記錄下一百年前臺灣的身影和面貌。第一篇文章中這段優美的文字,出自1920年3月號《國家地理雜誌》的報導文章〈福爾摩沙.美麗之島〉(Formosa the Beautiful),由愛麗絲.柯潔索夫撰寫,描述1916-1919年間她與外交官夫婿居住臺灣時所觀察到的點點滴滴。第二篇文章由美國旅行作家哈利.法蘭克撰寫,他在1923-1924年從日本到中國後造訪福爾摩沙,1924年出版了《日本與福爾摩沙一瞥》(Glimpses of Japan and Formosa),本書收錄後半部他在臺灣的所見所思:〈日本與福爾摩沙一瞥:福爾摩沙部分〉。
作者簡介
作者簡介
愛麗絲.包蘭亭.柯潔索夫(Alice Josephine Ballantine Kirjassoff, 1889-1923)
出生於印度的美國家庭,父親是William Osborn Ballantine,母親是Josephine Louise Perkins。她是美國外交官包蘭亭(Joseph W. Ballantine, 1888-1973)的胞妹、美國駐遠東外交官馬克斯.柯潔索夫(Max David Kirjassoff, 1888-1923)的夫人。馬克斯.柯潔索夫曾被派駐臺灣和日本等地,1916到1919年間擔任美國駐臺北領事。1920年3月號《國家地理雜誌》刊登了愛麗絲.柯潔索夫的報導文章〈福爾摩沙.美麗之島〉(Formosa the Beautiful),臺灣專題首次登上《國家地理雜誌》(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)。1923年9月1日,柯潔索夫夫婦不幸於關東大地震中英年早逝。
哈利.阿佛森.法蘭克(Harry Alverson Franck, 1881-1962)
美國著名的旅行作家,1881年出生於密西根州的德國移民鐵匠家庭,在密西根大學就讀大一時即隻身乘船赴英法旅行,畢業後在十六個月內環遊世界,以工作換取旅費,這段旅行成了他的第一部暢銷書《浪遊世界》(A Vagabond Journey Around the World, 1910),自此旅行及著作不輟。1920年代,他首度造訪遠東,先從日本內地進入朝鮮、滿洲、中國,而後跨越海峽進入臺灣,並陸續出版了《遊盪華北》(Wandering in Northern China, 1923)、《日本與福爾摩沙一瞥》(Glimpses of Japan and Formosa, 1924)、《漫遊華南》(Roving Through Southern China, 1925)。他的文筆平實,偶見反諷,與其他通行作家的浪漫文風大異其趣。他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,是乘坐飛機進行航空旅行的先驅。他曾經從軍參加兩次世界大戰,二戰時升任陸軍航空軍少校。戰後就讀哥倫比亞大學,也在開往加勒比海、拉丁美洲或地中海的郵輪上擔任講師多年。
譯者簡介
黃楷君
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、廣播電視學系畢業。曾任出版社編輯,現為內容力有限公司特約譯者、文字工作者。譯有《穆罕默德:宣揚謙卑、寬容與和平的先知》、《我的國家:土耳其的憂鬱與瘋狂》(合譯)、《手寫時代》等。
蔡耀緯
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,現為自由譯者。譯有《1921穿越福爾摩沙:一位英國作家的臺灣旅行》、《平凡的美德:分歧世界的道德秩序》、《大歷史:從宇宙大霹靂到今天的人類世界》(合譯)、《臺灣邊疆的治理與政治經濟(1600-1800)》(合譯)、《恐怖的總合》(合譯)等。